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节(1 / 2)





  阮老爷心里清楚,他直接把阮久从宫里抢出来,等于是欺君犯上。

  可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成功把阮久带回家。拖得越久,事情越难。

  等把阮久带出来了,他再去请罪。

  阮老爷梳洗整齐,让小厮折了几根荆条过来,才背上,阮鹤便过来了。

  “父亲要出门?”

  阮老爷若无其事地披上外裳,将荆条挡住,面色不改:“嗯,去铺子看看,怎么了?”

  “父亲与小久,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阮鹤聪慧,又岂能看不出这其中有古怪?在宫中他不问,是怕耽误了事情,而今他实在是想不出,究竟是什么事情,能把阮久害成这样。

  “不是什么要紧事,你还要养病,不要操心这些。”阮老爷说完这话,走过他身边,不曾多做停留,嘱咐道,“回去陪你弟弟。”

  阮鹤回头:“父亲?”

  他想起父亲背阮久出宫时的场景,他站在父亲身后,瞧着父亲的背影。

  他想,去年在鏖兀,旁人都说他死在战场上了,父亲硬是把他从尸山尸海里挖出来,把他背回家的情形。

  是不是和如今一模一样?

  *

  阮老爷再一次进了宫。

  仍是那个请罪的太监向梁帝通报:“陛下,阮青朴在宫门外求见,像是来请罪的。”

  这时几个大臣也都还在,梁帝不好表现得太过小器,只好道:“让他进来。”

  那太监引着阮老爷入了垂拱殿,阮老爷解下身上披风,双膝落地,向梁帝行了个跪拜大礼。

  他弯腰叩首,梁帝与众臣这才看见,他的背上缠着荆条,利刺扎进肉里,衣上已是血点斑斑。

  “犬子无状,在宫中闯了大祸,草民代他向陛下请罪。今晨草民一时昏了头,在宫中失了礼,也向陛下请罪。”

  他这样诚意十足,梁帝碍着心腹大臣都在,也不好多做计较:“恕你无罪,起来罢。”

  但梁帝话锋一转:“朕与几位大臣,正说到与鏖兀议和之事。鏖兀向我大梁求亲,说看上了你家的阮久……”

  阮老爷双手按地,重重地磕头:“草民子嗣不丰,膝下唯有这两个讨债鬼,是哪一个都舍不得的。望陛下开恩。”

  晏老御史见梁帝脸色变了,连忙上前按住阮老爷,使眼色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和亲乃是光耀门楣的事情,又不是什么坏事。都知道你疼儿子,去年你家阮鹤,在西北为国作战,不就是你把他给带回来的?有话好好说,别这样着急上火的。”

  他这样一说,梁帝想起阮鹤,心中对阮家也有亏欠。

  年年打仗,年年用着人家的钱,还差点把人家的儿子给害死了。

  阮老爷正色道:“我家那个小子,每年都把永安闹得天翻地覆的,陛下若为国事计,只怕他更要坏了大事,还请陛下三思。”

  梁帝叹了口气:“好罢,朕让人把鏖兀使臣请来,你自己跟他说,行不行?”他扫了一眼底下的臣子:“你们要想帮着他的,都直接跟鏖兀使臣说,行不行?”

  鏖兀派来的两个使臣,赫连诛年幼,梁帝觉着他就是来玩耍的,不管事,所以派人请来的是阿史那。

  却不想阿史那极其顽固:“不管怎样都好,鏖兀一定要一位姓阮的王后。阮大人,你有两个儿子,只要挑一个送来鏖兀就行,这并不是很难办到的事情。”

  “这可比阮老爷送儿子上战场,要容易得多。”

  听见他的最后一句话,阮老爷这才恍然大悟。

  这人一定是去年在战场上与阮鹤交过战,因此怀恨在心,他……

  他是咬定阮家不可了,从知道阮久姓阮开始。

  *

  阮老爷直到傍晚时分,才离开皇宫,坐着马车回到家。

  阮老爷在书房里见了几位掌柜,连夜清点名下资财。

  翌日一早,他就再次登上马车,去了驿馆,求见鏖兀使臣阿史那。

  无奈阿史那油盐不进,说什么都只要人。

  阮老爷没办法,最后把自家的产业留了张单子给他,让他看着挑。如果回心转意了,可以随时来阮府。

  也是因为阮老爷来找阿史那,赫连诛才知道,和亲的事情,已经要被定下了。

  他在房里摔了东西:“把阿史那给我叫过来!”

  阿史那推门进来:“使臣。”

  赫连诛断然道:“我不要阮久做王后。”

  阿史那却没有什么反应,他再重复一遍:“我说,我不要阮久做我的王后,他不喜欢,我不要勉强他。”

  阿史那从怀里拿出一卷帛书:“使臣,这是太后娘娘的手谕。和亲之事,由我全权负责。”

  赫连诛上前拿起帛书,丢到一边,质问道:“鏖兀究竟是谁做大王?”

  “当然是大王。”阿史那只是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