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42节(1 / 2)





  他语气平和,讲述着那神魔最终的结局,神魔真身在外溃散化作了星河,而那神魔本身的一点真灵和齐无惑坠下了人间,一局棋,对弈三百年春秋,便也是交锋厮杀了三百年春秋,终是败亡,最终残留的一缕真灵化作一枚石头。

  那已不再是下一个纪元开天辟地的神魔。

  而是在两千年前被齐无惑以那一剑拉到此世的此世生灵,齐无惑将那一枚石头洗练,而后将其放在了泰山主脉的玉皇顶上,且让地脉流转冲刷,让其彻底入此世间,吸收这天地灵气精华。

  “或许有朝一日,祂不会作为身负开天辟地的神魔,而是此世之生灵诞生于此世,成为泰山一系的战神,那时候,该有一劫,由他所破。”

  后土皇地祇娘娘听闻此言,微微失神。

  看着眼前平和说出这些话语来的道人。

  不知不觉,当年那持剑行走于人间九州的少年道人,却已是有这样的手段和目光,齐无惑注意到了后土皇地祇娘娘的目光,抬眸笑问道:“娘娘,怎么了?”

  “没什么。”

  后土皇地祇娘娘微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感慨道:“只是觉得。”

  “无惑你长大了啊。”

  道人温和回答道:“我也已经有几千岁的寿数了,总也该做些该做的事情……开天辟地的职责也已被我打断,作为古代神魔的力量散尽了,剩下的这根基,或许还有再来的机会。”

  这一次,道人目光看着远处青山,层层的乌云散开来了,阳光从云霞的缝隙里面倾泻流淌,落在身上,让人心中自有了一股暖意,道人看着这天地生机勃勃,万象更新,轻声道:

  “仙道,贵生。”

  “太阳出来了,两位娘娘,无惑先告辞了。”

  齐无惑起身,刚刚还在娲皇娘娘怀里的小碧霞跳到了地上,哒哒哒跑到爹娘旁边,娲皇娘娘无奈看着这孩子,而后道:“无惑要去哪里?”

  齐无惑已经回来数日了,菩提在知道消息的第一日就已来这里拜见过,其余如牛叔,岳父岳母,这些故人朋友,都已见过了,齐无惑抬眸看了看天阙,让小姑娘坐在自己肩膀上,笑着道:

  “天地偌大,我终究会去一趟天庭,完成当年的约定。”

  “不过,在这之前,我打算带着孩子在人间玩耍一番,算是弥补一番我这父亲的缺失。”

  道人笑着道:“山高水长,两位娘娘,他日无惑再来叨扰。”

  “碧霞,去和两位娘娘道别。”

  小姑娘开心不已,朝着两位极宠爱自己的长辈挥手,嗓音清脆悦耳道:“娲皇娘娘再见!后土娘娘再见!”

  两位娘娘笑着点头,这世上多有离别,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相见也并非是什么难事,看着齐无惑,云琴,还有碧霞的身影渐渐远去了,两位娘娘听到风中传来的声音,听到了那道人询问道:“碧霞想要吃什么?”

  “糖葫芦!”

  “昨日不是已吃了吗?”

  小姑娘沉静思考。

  嗓音清脆,一字一顿,认真地道:

  “昨天吃掉糖葫芦的是昨天的我,可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已经不同了。”

  “所以,今天的我没有吃到糖葫芦啊。”

  于是道人禁不住大笑摇头,挺了挺腰背,让小姑娘身子都晃了晃,她不觉得害怕,只是难得开心笑起来,齐无惑道:“好,那就让今天的碧霞吃今日的糖葫芦,那么,明日的你想要吃吗?”

  小姑娘眼底亮莹莹的,道:“那要问明天的我啦!”

  齐无惑禁不住微笑。

  后土皇地祇娘娘莞尔,道:“真的是,却是个犹如年少无惑聪明,却又似云琴般,内里调皮的孩子啊。”

  娲皇娘娘笑着道:“不也挺好?”

  “若是生出个如北帝般的性格,岂不是闷了?”

  “不过,无惑说,当年之约……”

  她看着齐无惑远去背影,不由有几分疑惑:

  “又是什么?”

  第34章 人间,红尘,六界,真武,再披甲!

  人世间的京城,可以说是在整个六界之中都是有着赫赫名气的地方,这是人世间整个气运大阵的核心节点之一,这笼罩了整个人世间九州数千年的无上大阵,以无数敌人的鲜血和性命,证明了自己的无上地位。

  而在这以刀剑锐利,以无数敌人鲜血染出来的尘世之中,却是极祥和,极繁华的,墨家夫子们改良的官道铺开到了人世的每一座城池,每一個镇子,人间子弟,身负人道气运者都可以自如乘坐这官道铁马,来去如风之快。

  而各派夫子学宫广收门人,人间处理灵材,创造性的墨家机关,在其余六界也有名气的,今日正是学宫招收弟子的时候了,京城之中比起往日都更繁华些。

  是因为当年夫子留下的九碑就在这里放着。

  这几千年来,不是没有身负权位的贵胄,想要将这蕴含道韵的九座石碑占为己有,却都被学宫夫子们打了回去,眼下的年景里面,九碑乃是天下人的九碑,是人族共有之物,代代都有各派夫子们卸了职责,不去登仙,也不去游览各界,亦或者开辟崭新洞天,只驻足于这九碑前。

  穿了简单朴素的灰袍,就如寻常洒扫之人,收拾九碑周围灰尘。

  经过好些次的冲突之后,终是再无旁人胆敢对于这地方有什么其他杂七杂八的念想,而在这九碑附近,也有开了些茶馆茶楼的,可以在高楼远观人间九碑文脉昌盛,价钱倒是不贵,却也有不少学子会来这里登高远望,讨个好彩头。

  也有些人觉得这样有辱斯文,当年那一代的荀夫子却是觉得,文脉是苍生之文脉,就该要这样与民同乐,和光同尘,百姓喜欢才是最好的,高高在上的,便不是人间文脉了,若可看着这九座石碑多吃一碗饭,也便是值得的。

  若是当年开辟九碑的夫子见到了这一幕,想来也不会因此而生气。

  还会觉得很开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