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1节(1 / 2)





  “万芙和丁凝都是带病的,早晚都是一个死,这病痛折磨人,咱们送他们一个痛快,何尝不是善举呢?”

  “你……”华氏的脸色冷不能再冷:“你要……”

  苏嬷嬷镇定道:“若是夫人不敢,这事交给老奴去办。她们左右是走在后面,没有人看得到,老奴一定办的干干净净,没有任何人察觉!”

  华氏觉得,自己好像也害了心病似的,心跳的厉害。

  但是这不是一种害怕的跳,而是一种……兴奋的跳跃。

  那些藏在冷静和理智之下的阴暗,仿佛轻易间就涌了出来,让她清晰的瞧见了自己最真实的内心。

  如果从来没有万芙,那该多好……

  她的夫君会是最好的模样。

  她的人生会朝着自己想的方向一路往上。

  “夫人……”

  “苏嬷嬷。”华氏稳住心神,又变得淡定自若,“务必做的……干净一些。”

  第136章

  清明已过。

  往年的盛京城到了这个季节,意思意思落几滴雨也就罢了,可是今年雨水格外的多,屋子里总是潮湿一片,实在是不怎么舒服。

  寿康宫外,皇后等候了多时,乳娘为她撑伞,雨水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的,一路走来湿了鞋袜,甚是惹人厌烦。

  一个老嬷嬷从宫里匆忙而出,对着皇后行了一礼:“太后请皇后进殿说话。”

  皇后微微颔首,一旁的宫女上前来给她换了一双干净的鞋子,而后才进殿内。

  太后没有穿戴什么首饰,打扮的如同一个普通的老妪,她身上带着香火味儿,必是刚刚念完经出来。

  皇后自然而然的坐到了太后的身边,代替了桂嬷嬷的位置,轻轻地帮太后捏手臂:“阴雨连连,母后的骨痛还未痊愈,殿内时刻都要烘干些。”

  太后闭目养神,是不是的嗯一声算作回应。

  等到皇后这一套按完,太后才舒缓的张开眼睛,对她淡淡一笑。

  “皇帝呢?”

  “方才传话来了,今儿秦侍郎来了,怕是又要商议一整日,饭食都一起用了。”

  “那个秦家大郎啊……”太后的脑子里隐隐约约浮现出一个人的模样:“是与丁家三娘定亲的那个?”

  “正是。”

  太后沉默了一下,忽然笑起来:“秦家大郎做事总是叫人这样意外。”

  皇后默认。

  可不是么。

  当初离京的时候,搅得京城风雨交加,领了个小小的主簿之职,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甫一回京,就将工部闹得人仰马翻,直接端了一直影响运河修建的一群河盗,竟然还顺藤摸瓜的查到了水部一位员外郎的身上。就在更大的风浪掀起之前,秦泽忽然收手,仅仅让那员外郎给圣上做了个交代,这件事情莫名其妙的就平息了。

  但很快,隐迹多年的敬武侯竟在秦泽的引领下,携长子进宫面圣。

  当年的乱事发生之后,敬武侯就解甲归田,一开始还很给面子的让皇帝派去的暗卫瞧一瞧自己每日都在干什么,最后索性人间蒸发,再无踪迹。

  如今出现,实在是一个大大的意外。更令人意外的是,秦泽之所以如此顺利的端了与贪官勾结的河盗,竟然还有敬武侯暗中相助的结果。

  皇帝只是瞧了一眼敬武侯那生的高大魁梧的长子一眼,当即册封其为敬武侯世子,默了默,又封为卫将军,负责皇城治安,伴驾随行。

  于是,周世昭就这样大摇大摆的入朝为官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承安伯府和敬武侯府一定有什么关系来往,周世昭也极有可能和秦泽是一伙儿的,皇帝对忽然出现的敬武侯府拿捏的还不精准,所以索性把周世昭往眼皮子底下放着,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路数。

  不仅如此,就在秦泽入驻工部的半个月后,原吏部尚书赵云鹤辞官归故,原陇州太守杜绍奉命调职进京,成为新任的吏部尚书。

  杜绍管理陇州之时很有一手,行事雷厉风行,为官清正廉洁,初任与蜀州相邻的陇州太守之时,手里尚且还是个烂摊子,短短几年时间,陇州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杜绍似乎也不着急,竟然还在那里娶妻了,若非此次调职回京,恐怕让他一辈子留在那里也很愿意。

  最后,是国子监祭酒刘博人阵仗极大的请回他的授业恩师宁无居坐镇国子监,做一个特聘博士,宁无居年纪大了,气性也更大了,听说面对刘博人险些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架势都岿然不动,顺理成章的将自己的义子,也就是刘博人的小师弟退了出来当挡箭牌。刘博人再见宁伯州,也是很吃惊意外,最后,宁伯州成为了国子监的特聘博士,因此引发了国子监各堂的一片哀嚎。

  表面上看,朝廷只是任用了几个新人,但是正因为这几个新人的加入,仿佛带着一股股新鲜的血液,将原本表明太平却暗藏浑浊的朝堂搅动一番,露出了光洁之下的腌臜,还混着鲜红。

  皇帝仿佛也被触动了一番,不再如同之前那样被动软弱,对秦泽多少有了些既往不咎的味道,如今秦泽在朝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如鱼得水,一旦运河之事顺利完成,皇帝也对他的能力有了十足的认同,那这就会是他最稳最厚实的一块踏脚石,让他接近权利的最中心。

  皇后今日来,自然不是为了跟太后拉家常。

  自从上次太后一通怒火后,仿佛也将皇后深藏于心的念头给激醒了。

  的确,信国公府如今是靠着皇上和她的颜面光鲜的活着,揣着一份小心翼翼,仕途上甚至不敢大展拳脚。还有容烁那孩子,若是……若是能让他毫无顾忌的去做一番事业,兴许能成为国公府最坚实的依靠。

  忽的,皇后听太后道:“明呈那孩子是不是在蜀州呆了好一阵子?”

  皇后:“是,人已经回来了,也不晓得是去做了什么苦差事,人都瘦了一圈,回来了也哪里都不去,整日呆在自己的竹园里头埋头看书。”

  太后应了一声:“书得看,可书里学到的,也得会用,先时他的剿匪之功,大家都看在眼里,说起来,明呈也老大不小了,你兄嫂也该着急些。”

  皇后温柔一笑:“想来兄长也有他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