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七十四章 19式机枪(2 / 2)


想要通过高尔察克的手,来实验这些新型机枪的性能究竟如何。

毕竟只有战场,才是最佳的实验场。

何况使用者和实验品都是俄国人,将机枪送过去还能赚到不少

,真是何乐而不为啊…

于是,在托博尔斯克城外,也就生了刚刚的一幕。

虽然目前为止19式重机枪只显露了一点性能,但在城内观战的中**官们看来,它已经是性能相当优异的一种武器了。

“至少要比原来的马克沁强多了…”

在见识过了19式重机枪的表演后,一个机枪兵出身的军官评价道。

其实除了19式重机枪外,另外还有一款19式班用机枪也已经开始在国防军内服役。19式班用机枪的出现,是为了取代已经在国防军内服役多年的麦德森式轻机枪。

嘛,丹麦生产的麦德森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实用的轻机枪,从19o5年至195o年间,麦德森机枪大量生产装备本国及出口,有不少于36个国家装备过麦德森机枪,并在世界各地的武装冲突中被广泛使用,而且直到21世纪,仍然可以看到麦德森机枪的身影。

在19o4年,丹麦军队正式装备麦德森机枪,而且许多欧洲国家也争相购买使用,比如奥匈帝国、法国、荷兰、芬兰、英国、俄罗斯、瑞典、葡萄牙和其他一些地方,在南美洲和亚洲也有一些国家有购买和使用,尤其是拉美地区,客户相当多。

在过五十多年的生产中,麦德森机枪生产了过十种口径,由6.5mm至8mm,并且有大量不同的衍生型,和各种配件。该枪最早型号的口径为8x58r克拉格口径,这是丹麦军队所使用的步枪口径,丹麦北面的邻国挪威和瑞典的口径也是6.5mm。德国装备的麦德森的口径为7.92mm部分缴获使用的除外),中国订购的也是7.92mm口径。俄罗斯装备的则为7.62x54r,在荷属东尤6军则采用与hemburg步枪相同的6.5mm口径,英国订购的则为.3o3恩菲尔德口径,在拉美地区多数为.3o-o6或7mm西班牙口径,但也有其他的口径,总之麦德森机枪几乎生产了当时所有的军用步枪口径型号。

麦德森机枪的自动原理比较特殊,为枪管长后坐式,枪管后退的行程较大长于枪弹长度),自动机往返时间也较长,因此射较慢。闭锁机构为枪机摆动式,这种枪机是由马蒂尼步枪衍生而来的。拒这样的结构明显很复杂,零部件也多,而枪弹的装填路线是走曲线的,看起来很容易出问题,但事实上麦德森生产质量很高,工作起来相当可靠,故障率也很低和某号称阳光下的机枪形成鲜明对比)。

射击时枪管后坐,使受弹器旋转,将枪弹左移至进弹口,再由推弹杆推人弹膛。退壳机构为拨壳式,枪管后退使拨壳挺下端与机匣退壳面相撞产生回转,上端将弹壳从膛内拨出,并从下方滑出枪外。其枪管和枪机在运动中始终保持联接,但运动方向不一致。由机匣导板上的曲线槽控制枪机上下摆动,完成开、闭锁动作。

不同的型号射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偏低的。比如.3o-o6麦德森机枪的理论射4oo/分。7.92mm麦德森机枪理论射为5oo/分。射机构为击锤回转式,有快慢机功能,手动保险/快慢机柄在扳机护圈左侧前方。

麦德森机枪的射击精度高、性能可靠,但主要的缺点是生产成本较高,当然,单只是成本到也没什么,因为在大规模工业化后的今天,麦德森的那点成本国社政府还是能承担得起的。

关键是麦德森的射太慢,在使用8mm机步枪弹的时候,麦德森的射仅有5oo/分,考虑到英国人已经装备的刘易斯机枪拥有55o-75o/分的射刘易斯有射调节装置),6军觉得麦德森已经可以安心退到二线去颐养天年了。

当然,最初的时候6军的要求并不高,仅仅只是要求新的机枪足够轻便,同时拥有高于刘易斯机枪的射而已,至于口径,考虑到国防军保有的大量麦德森机枪,因此口径被暂定为8mm。

由于新机枪的装备数量将会远高于19式重机枪,因此几大兵工厂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不过在这个时候,严光也出人意料的掺和了一下。

那就是由自己提供资金,研制一种符合严光要求的新式机枪。

当时无论是6军还是其他几家兵工厂,都没有重视严光所谓的新型班用机枪,然后…

由于新型机枪的研制工作很顺利,所以在18年的时候,6军就已经开始对几家兵工厂生产的样品进行测试,并且开始从样品当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型号。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严光提供资金研制的新型班用机枪登场了。

这种被命名为19式班用机枪的新式机枪,刚刚登场就已经惊艳了所有人。

1o公斤左右的重量,仅比过去的麦德森机枪重了一公斤左右,然而这种采用风冷散热装置的新型机枪,口径和麦德森一样都是8mm,供弹方式上无论是弹链还是弹鼓皆可。

而在射上19式班用机枪的理论射,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oo/分。不过这只是理论射,实际战斗射仅有2oo多/分,不过即使如此也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了。

当然,高射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麻烦,那就是长时间持续射击的话,枪管很容易就会过热。因此在设计时19式机枪的枪管极易更换,生手的话需要7秒钟的时间,而熟手的话则仅需3秒钟,因此即便在作战时枪管过热也可以快的更换枪管。

不过在战情紧急时,不考虑枪管寿命的话,完全可以到枪管玩坏为止。

同时19式班用机枪的扳机设计独特,扳机护环内有一个双半圆型扳机,上半圆型为半自动模式,而下半圆型设有按压式保险的扳机则为全自动模式,因此某种程度上也避免了浪费弹药及枪管过热的现象。

虽然19式班用机枪的性能堪称惊艳,但这并不代表其没有瑕疵的地方。事实上在可靠性上,19式班用机枪还是不如麦德森轻机枪的,而且高射也带来了弹药补给困难,毕竟12oo/分的射,已经过了同时期其他轻机枪射的两倍。

同时19式班用机枪生产所需的工时也很长,生产一挺19式班用机枪需要15o个工时。而且在生产时,需要用49公斤的钢铁以钻削方式才能制造出12公斤重的19式班用机枪,在生产的过程中很多的钢铁都被浪费掉了。

不过瑕不掩瑜,19式班用机枪的高性能还是得到了6军的青睐。

而且虽然在生产成本上比较高,但也不可能高的过麦德森机枪。

虽说已经国产化多年,但因为麦德森机枪的结构复杂而且零部件过多,所以每挺机枪的成本依然高达4oo多银元,而12.7mm口径的马克沁机枪的生产成本也不过8oo多银元而已。

19式班用机枪的生产成本虽然很高,但还是无法和麦德森相比的。

何况19式班用机枪不但可以作为压制武器,也可以当作高射机枪用,还能安装到车辆上去,和后世的通用机枪也没有太大区别。

因此虽然当时还有其他几个型号的机枪作为候选,但最终6军还是选择了19式班用机枪作为麦德森轻机枪的替换机枪。

――――――――――

白军所拥有的19式重机枪的确是让伏龙芝吃了一惊,但战争的结局很少会因为一件武器而改变。装备的作用的确很重要,但武器制胜论真的有效的话,后来统治中国的也就不会是tg了。

在战争中除了武器外军官的指挥能力,士兵的作战素质和军队的士气以及后勤都是很重要的一环。

而高尔察克的白军除了第一样外,剩下的几乎全都不具备,因此战争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好了。现在高尔察克在托博尔斯克所作的一些,都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何况高尔察克手里的19式重机枪一共也不过一百多挺,要是一百多挺重机枪就能改变战争结局的话,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了。再说伏龙芝的手里,也有一千多门迫击炮。

因此虽然在交战的头一天吃了一些亏,但是没过几天,伏龙芝就已经在战场上找回了面子。

――――――――――

19式重机枪的原型为美军的m2重机枪。

19式班用机枪的原型则是德国的mg34通用机枪。

虽说现代战争中已经不需要mg34或是mg42这样高射的机枪了,但是mg42是二战中性能最优异的机枪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和德国不同的是,中国也不需要担心弹药消耗的问题。

ps:其实我觉得二战中最适合用mg42的是美国人啊有没有,mg42完全是为后勤给力的美国佬设计的啊…

不过美国人似乎也不是没有进行过这样的尝试,美国曾经有一款t24通用机枪,是美国仿制mg42而成的通用机枪,射o.3o-fie1d子弹。原来计划是在战争期间作为一款可以取代步兵班内的勃朗宁自动步枪和m1919a4的机枪而开,但在1944年最后并没有装备于美**队。

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上,盟军对于mg42通用机枪的强大火力保持又憎恨又恐惧的态度,不过美军倒是抱持务实的反向思考态度,认为“打不赢就加入”ifyoui

thenjoinitin.)也是一种致胜的方式,于是由萨吉诺转向机有限公司负责进行建立了一挺原型工程枪搭配美军使用的.3o-o6子弹以创造出威力比mg42还强大的机枪,并且暂定命名为t24通用机枪原型武器以t作为代号,正式就役之后才改为m)。它也可以装在m2三脚架上作为重机枪使用。

然而,由于枪支的设计是以子弹为基准而不是以枪支原有的结构去配合威力更大的子弹.3o-o6子弹的装药量比7.92毫米毛瑟子弹多出o.34cm3,正因为装药量过于强大并且过了原来的mg42的结构,最引人注目的结果就是导致t24通用机枪在全自动射击的情况下比北美野马还疯狂的原型设计缺陷。结果美军将这个计划束之高阁并且当作从来没有生过。

由此可见,改动枪械口径也是要考虑一下枪支结构的~

嘛,上面的这些字数由于没到7ooo的上限,所以是免费的,因此不用担心^o^!

&1t;a href="" target="_b1an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