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百五十三章:皇帝亲征(2 / 2)


  “我还是在这里等你回来吧,今天我也没什么事,我去看看你的那些小家伙们。”傅啸尘道。

  “也好!”

  孟岩换上官府,匆匆跟黄敬进宫了。

  皇帝果然被王振说动,有亲自巡视边关的意图,突然召集亲信大臣,就是为了听取大家的意见。

  很明显,皇帝的想法是不可能得到文臣们的同意的,但是武将和勋贵方面却表示赞同。

  两派争吵不休。

  孟岩也被问道了,他很清楚皇帝的雄心壮志,越是逆着来,他越是不会妥协。

  而且他的老爹,宣德皇帝可是有先例可循的,上溯到成祖太祖皇帝,都是策马倥偬,血战沙场。

  但是文官集团是决不允许皇帝这么做的,对他们而言,皇帝最好就是待在皇宫里听听意见,发发诏书,这天下还得由文官集团按照儒家的体系来治理。

  孟岩在这群人当中,那论官职和辈分都属于小字辈的,根本没有说话的份儿。

  尽管他知道,皇帝把他叫来,其实也是为了站台来的。

  这样的场合下,孟岩自己也知道,是不适合表态的,否则。他会被攻击的。

  但不说话又不行,皇帝还指望他能帮着吸引一些火力呢。

  孟岩也想好了,他就说了一句:“圣上在哪儿,微臣就在哪儿!”

  这话说的没错,还有表忠心的意思,听着舒坦。然对皇帝和下面的文物大臣来说,并无卵用。

  可再逼孟岩表态,他干脆就不开口了,谁来,他都这一句,后来,也知道,这姓孟的小子如此精明,肯定是不指望他了。

  渐渐的。大家吵着吵着,就把他给忽略了。

  吵来吵去的,无非是合不合礼制的问题,但是前面皇帝都干过这事儿,又是又先例可循的。

  结果,关于皇帝出巡这件事就不欢而散了。

  这是五月份发生的事情。

  孟岩很快就接到了郭怒以及锦衣卫的相关情报,瓦剌和鞑靼的侦骑出入边境更加频繁了。

  这一切都是大战要来的征兆。

  孟岩已经下令辽东黑虎山的吴半仙儿准备了,三年内。孟岩赚的钱基本上都花在三支队伍上了,第一就是黑虎山的铁骑。从一千到三千,再到现在的六千人。

  这已经是黑虎山能够容纳的极限了,也是孟岩所能支撑的财力的极限。

  六千铁骑,全部配备最好的战马,最锋利的武器,最严密的训练。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骑兵,另外,这一支骑兵还配备了一支一千人规模的火枪队,以及三千人的后勤辎重步兵。

  可以说,这支队伍。完全可以横扫整个辽东,但它却并没有露出任何锋利的獠牙。

  为了瞒住这支部队,孟岩也是煞费苦心,粮草补给都是通过走私渠道过去的,为此还要给过往的关卡交一大笔的税费。

  第二,是海上那只船队,这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明面上已经赚的不少,可实际上,真正的利润是表面利润的好几倍。

  船队每年分两次下南洋,配上犀利的火枪和新式火炮,几乎海上没有敌手,海盗们只要一看到升起的黑龙旗,就望风而逃。

  第三,就是锦衣卫野狼谷,采用多进少出的原则,野狼谷基地已经有一支三千人规模的精锐新式陆军。

  这支陆军全部装备新式的燧发枪,新式的火炮,还有新的编制和战法。

  这一支队伍,本来就是以孟岩的私兵存在的,只是,野狼谷基地是锦衣卫最保密的核心所在,所以,就连东厂都不知道,野狼谷基地居然会有这样一支精锐的军队存在。

  这是一支完全效忠于孟岩的队伍,跟黑虎山的铁骑一样。

  七月份,也先四路大军开始叩关,一路由也先率领进逼大同,鞑靼大汗脱脱不花率军威胁辽东,知院阿剌率兵进攻宣府,还有一路大军威胁甘肃张掖,四路大军进逼,号称四十万。

  大战一触即发

  七月十一日,面对也先在关外的叫骂,大同右参将吴浩率兵出关与也先大军激战猫儿庄,出塞明军全部战死。

  消息传来,朝廷震动,皇帝随后任命西宁侯宋瑛为大同总督,督促大同总兵武进伯朱冕左参将石亨率军在阳和口抵御瓦剌骑兵。

  同时做出御驾亲征的决定!

  这一次皇帝是铁了心要去塞北一游了,谁都拦不住,就连孙后和钱皇后都哭着求他不要去,选派良将前往督边就是了。

  宣大总督于廷益也发八百里加急奏折,乞求皇帝留在京城坐镇指挥,不必以身犯险。

  众臣劝不住,皇帝也说了,自己弱年即位,毫无建树,此乃重振先祖雄风的大好机会,谁若阻拦,谁就是阻止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武将勋贵们自然是支持的,皇帝亲征,肯定要带上他们的,这是个捞战功的好机会。

  至于危险,那不过是那些酸腐文官的一番说辞,数十万大军保护之下,皇帝能有什么危险?

  七月十二日,皇帝下旨,御驾亲征,孟岩这个锦衣卫的指挥同知,又是岐黄圣手,自然是被安排在随驾护卫之中。

  太医院也派了御医跟随,温良栋亲自领头,跟孟岩一起行动。(未完待续。。)